8月15日,投中集团举办的主题为“变革驱动中国”的2016中国投资年会在深圳召开,并发布了人物榜以及产业榜等系列重要榜单。
分享投资荣获2016年度医疗器械领域投资机构top10奖项,投资的迈普再生荣获2016年度医疗器械领域十大投资案例。
整个中国医疗器械市场2015年为4800亿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。要寻找其中的投资机会,把握行业演变的趋势是关键。那么医疗器械行业的变化趋势如何,又如何把握呢?
分享投资董事总经理赵洪长期关注医疗器械领域,对以上问题有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。
以下为赵洪对医疗器械领域投资趋势的分享:
2015年,超声、核磁、ct全国市场规模分别为77亿、89亿、82亿,这是2016年7月16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年会上发布的最新数字。
这组数字即使有些水分,仍然非常巨大,让人直流口水。而这三类产品只是影像设备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,所有影像设备加在一起有300多亿,仍不到整个医疗器械市场的十分之一。按照装备协会的统计口径,整个中国医疗器械市场2015年为4800亿。
超声、核磁、ct,这三类产品虽然市场规模相差不大,却是截然不同的江湖。
经过十几年发展竞争,超声中端以下市场早已是国内厂家的天下,有注册证的接近百家,通过各种oem,搞得造超声像当年在中关村攒电脑一样简单。gps牢牢把握住中高端和高端市场,严防迈瑞由中端向中高端的渗透。
和超声的几十万售价相比,核磁一台几百万动辄上千万,显然不利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开展销售工作。此外,核磁几个重要零部件的整合以及图像处理都比超声要难得多,导致核磁的市场主要还是被外资占据。
ct是整合难度最大的一类设备,想想把球管高压探测器固定在一起,让上百公斤的这一坨铁以小于0.5秒一圈的速度旋转,还得把电源接进去图像信号导出来,也是醉了。结果就是国内ct企业还占不到整个市场的10%。
我拿超声、核磁和ct举例,是因为如果按照国产品牌所占市场份额由高到低排列,他们可以排出一个比较美丽的等差数列。其实还有一个应该排在最前头,dr,这领域几乎没外资什么事了,国产品牌之间也已经到了肉搏阶段,有点儿winterfell城外边儿弓箭齐射骑兵穿插之后步兵乱战血肉横飞的意思。
在同一个时间点上,超声、核磁、ct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分领域发展的历史断面。市场规模相差不大的几个细分领域,却处在如此不同的进口替代过程中。
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变化趋势
刚说到医疗器械市场很大,4000多亿,细分门类非常非常多,纷繁复杂,这是市场的静态。寻找投资机会,则是要基于过去看未来,是要把整个时间轴上的静态图片连起来当电影看,简单说,就是把握趋势。
进口替代是发展趋势
进口替代是目前医疗器械领域不容置疑的发展趋势。
翻看国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的发展历程,几乎均是从代理国外产品和仿制起家,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,通过各种方法降低成本,通过微创新和再创新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技术水平,从而实现进口替代。
20年前开始,迈瑞的监护仪走了这样一条路,10年前开始,乐普的心脏支架也走了这样一条路。
既然进口替代是趋势,那找投资机会是不是就是找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大的领域?逻辑上成立,但具体操作是有难度的,因为你很可能压根不知道从哪个领域入手,或者干脆不知道有哪些个产品领域。
这时候可以换个维度,收集目标领域大公司的年报,比如影像领域的gps,外科领域的mjj,他们产品线布局一般会比较全,而且所在的领域也会比较强,他们的主要产品线和拳头产品往往就是所要寻找的目标。
趋势是个矢量,判断方向简单,判断时间太难。而时间,对于存续期不到10年的基金来讲,是最大的敌人。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,比如ct,进口替代的过程刚刚开始,应该对于国内创业企业有很大机会,但这个趋势会有多快?是否这个产品太难做以至于几年之内国内企业都不会有什么进展?这就是投资中更偏“艺术”的部分了。欣慰的是,明峰、赛诺、波影等创业团队已经或即将取得ct注册证,相信他们会在市场上带给我们惊喜。
去年底分享领投的唯迈医疗也是很好的例子。dsa是影像类产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,对技术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,进口替代过程刚刚开始。另一方面,随着介入手术数量的增加,临床市场对这类设备的需求很大,需要国内企业提供更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。趋势和需求,大概就是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常听到的“风口”吧。
往上游,投资关键零部件
江河往往越到下游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,可是水到了下游,就慵懒了,势就尽了。进口替代这个过程,到了晚期,就是国产品牌的一片红海,血染的。如果就是对某个红海领域情有独钟,非要投一把,或者积极一点说,红海领域是否也有投资机会呢?
我判断是有的,在上游。但需要逆流而上的努力,和不畏艰险的勇气。
对于下游整机企业来说,很多关键零部件要么技术壁垒高一时攻克不了,要么规模优势明显自己生产不划算,所以往往cogs里面相当一大部分直接给了上游企业成为人家的revenue(dr的球管和平板探测器,核磁的磁体和线圈,超声的探头,ct的球管都属于这类)。这其实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儿,尤其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打价格战的时候,俨然就是一个参与人数不限的囚徒困境,你想找人商量个市场指导价都不知道该找谁。所以在红海市场,所有整机厂都在给上游打工。
上游确实是好啊,但投资关键零部件一方面要求投资团队对产品和技术有更深的理解,在行业内有更为深厚的人脉资源;另一方面,上游关键部件供应商如果是初创企业,也面临着一个生死攸关的难题,对投资方来说则是巨大的风险:技术难关的攻克只是很小的一步,初期没有足够的订单就不能保证量产的质控,也完全不会有成本优势,而质量和价格,是上游的生命。建立信任获得启动订单,逐步稳定产品质量并通过量产获得成本优势,这样一个正循环很多时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。
往下游,找寻更细分的市场新应用
对于红海市场,除了往上游走,也可以干脆再往下游走,去看更细分的领域。一些细分领域会因为关注的人少反而竞争不是很激烈,或者有一些老技术的新应用。
比如超声领域,有各科室的专业应用,有便携式,有手持式,有乳腺超,有眼科超声,这些还都是影像领域的,脑洞再大一点,可以拓展到超声治疗领域。再比如oct技术,在眼科的应用比较成熟,后来被圣犹达开发用来做心血管检测,现在就我了解全球有团队在做耳鼻喉科,也有做消化道的,也有在做妇科的。
这方面就要像沙里淘金一样,需要仔细发掘并甄别需求,能和真实需求匹配的比较好的技术就有机会。